2009年6月3日 星期三

[轉載] 港產原型師——上位路 (our friend, Dio/稱太歲)

[轉載] (from 星島電子報)





知道技驚日本動漫界的本地原型師Dio(人稱太歲),要以超過十萬粒朱古力豆砌出富有香港特色的場景,有新作展出當然不能錯過。之前逛大型動漫展覽時,已看過不少太歲栩栩如生的作品,好像《死亡筆記》的流克、幪面超人等,可惜每次總是跟這位模型大師緣慳一面。現在有機會邀請太歲做訪問,當然要捉住他分享當了二十年原型師的心路歷程。原來現在原型師的生存之道,就是摒棄一直以來沉迷日本動漫的懸念,要自立門戶、原創角色。

來到位於MegaBox的展覽場地,已被太歲那個色彩繽紛的場景設計吸引,他以香港多幢具代表性的建築物,如中銀大廈、香港太空館、尖沙嘴鐘樓為藍圖,兩個月內便用了超過十萬粒M&M's朱古力豆,全是他跟助手、徒弟親手逐粒砌上去,造型師就是擁有非一般毅力和耐性。「用朱古力做場景,可說是第一次,從前只是以製作模型用的物料創作而已。」現經營「Dio Production House」製作原型生產的太歲,2000年初向持有作品版權的外國公司拿License製作Product,如《多啦A夢》、《怪醫秦博士》、《阿童木》的精品,初代十二吋「覑衫」公仔如超人迪加及超人吉田,也是太歲的鬼斧神工。今天,他已開始自行製作原創的華麗宮殿式模型產品,進攻本地女性市場。一向鍾情動漫的太歲,記得自己最初把模型拿上手把玩時,僅是一個小不更事的初中生,當時他買了首辦模型回家玩,但砌了幾隻後,便發覺得不到很大的滿足感,於是開始自己動手嘗試以紙黏土DIY模型。



    太歲年輕時受到《北斗之拳》的影響和啟發,特別對硬漢子舞掌弄腳的動態和神韻感興趣,非要把這些充滿動作感的平面繪畫,雕琢出立體模型不可,於是早年的雕刻模型都是以武打動作角色為主。及後太歲認識了本地漫畫《刀劍笑》、《霸刀》的主筆馮志明,為他開拓頗大的本地業務。「其漫畫公司九成的角色人物模型,都交予我製作,他們對我雕出來的模型結構、比例、動態都很有信心,已不必先繪畫甚麼『三面圖』給他們認可,給了我頗大的自由度。」





  這一代的本地原型師,除太歲之外,較出名的有鐵人兄弟、Michael
Lau
等,屈指可數,就連太歲也承認這行頭很窄。「基本上個個都是朋友。」稍為再追溯前些日子,他們的原型師前輩已經數不出來了,不知太歲當初會否求學無門?「沒有拜過師傅,全是自己模索的!」然而,太歲的原型師技術,也不完全是憑空想像出來,他翻閱了大量正統的人體解剖學專書,以及米高安哲羅的雕塑作品集,就像海綿一樣吸收雕刻養分。「反而沒有參考教授怎樣砌模型的著作。」說到底,在太歲眼中,最好的學習就是實戰所得的經驗,甚麼化作系統性文字的技法心得,統統都是紙上談兵。「我最初也是一邊做模型,一邊研究生產技巧。現在嘛,幾乎坊間所有生產技巧都掌握了。」





  現時太歲接到工作機會雖已不少,但他仍謙稱處於「節衣縮食」的階段,而慳得的資金,就用來購買原料、物資。此外,如生產數量等成本問題,以及市場接受程度等等,太歲也得預先計算仔細,驟耳聽來,彷彿一個生意人在談論自己的業務似的,跟想像中猶如美術巨匠、不吃人間煙火的原型師形象,多少有點出入。「根本一切都是商業考量。原型師嘛,造模型時就是藝術家,離開工作桌時便是生意佬!」





  當了原型師二十年,太歲不諱言香港原型師的生態,還需要一段頗長的時間才能發展蓬勃。「始終本地製造的Characters太少了,我們應該落實發展有潛力的原創角色。」他期待本地開發的遊戲、漫畫的角色有嶄新突破,但如果沒有現成的,原型師應該原創角色,建立個人品牌,自力更生。「原型師不像首辦師那樣,按覑人們給你的設計指示製作模型,除立體外,還要顧及平面創作、生產。」





  要當一個優秀原型師,太歲表示不能太熱愛及沉迷別人的動漫角色,因為這樣會令思維出現受制和局限。「就算你造得有多出色,別國的人也很難會認同你,始終只是參考別人,不是原創東西嘛。」太歲還看見許多以興趣行先的朋友,逐漸離開原型師行列,因此一句句掛在口邊的「我鍾意」,是不足夠支撐原型師的信念。「可能只困在家裏不斷製作『流克』,玩玩便算,但其實拿不到License作大量生產和銷售,不能開闢市場,只靠主觀願望來維持興趣,那就沒有意思了。」





Dio太歲「M&M's 變形金剛」情景模型





日期:即日(521)至614(日)





地點:九龍灣MegaBox L2


1 則留言: